中国名城——郑州
来源:易倍体育app官网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5-03-19 15:04:06
郑州市位于中国华北平原南部、黄河下游,居中华腹地,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郑州地处嵩山东麓、黄河之滨,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全市总面积为7567.22平方公里。
截至2023年末,郑州市非流动人口达到1300.8万人,城镇化率为80.0%。在人口构成方面,男性人口为665.3万人,女性人口为635.5万人。年龄分布上,0-15岁人口为243.6万人,16-59岁人口为872.6万人,60岁以上人口为184.6万人。
郑州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现,郑州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等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状况和生产水平。
在夏商时期,郑州地区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朝时期,郑州是商王朝的都邑之一,商代的都城遗址在郑州的二里岗、商城等地均有发现,这些遗址展示了商代城市的规模和建筑技术。
春秋战国时期,郑州地区先后属于郑国和韩国。郑国是春秋五霸之一,其都城新郑(今郑州市新郑市)在当时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郑国的铸铁技术和手工业发展水平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秦汉时期,郑州地区继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和经济作用。秦朝统一六国后,郑州地区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和交通节点,汉朝时期,郑州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代以来,郑州地区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19世纪末,随着京汉铁路的修建,郑州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20世纪初,郑州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民族工业和手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抗日战争时期,郑州是重要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54年,河南省人民政府由开封迁入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以来,郑州抓住发展机遇,经济实力慢慢地加强,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郑州市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西部为嵩山山脉,东部为平原。嵩山是郑州市的重要地理标志,其主峰峻极峰海拔1492米,是中国五岳之一的“中岳”,具备极其重大的地质和生态价值。郑州市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生产。此外,郑州市还有众多河流,如黄河、贾鲁河等,为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郑州市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网络发达。铁路方面,郑州是全国铁路网的重要节点,京广铁路、陇海铁路在此交汇,形成了“米”字形高铁枢纽,连接了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全国主要城市。航空方面,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开通了国内外多条航线万人次。公路方面,郑州市拥有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包括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等,连接了周边多个省份和城市。此外,郑州市的公共交通系统也非常发达,拥有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市民出行。
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经济持续保持稳定增长,经济总量不断的提高。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361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这一增长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较高水平,显示出郑州市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
从三次产业体系来看,2023年郑州市的三次产业体系为1.3:39.4:59.3。第一产业增加值172.2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5373.4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8072.2亿元,增长5.1%。这表明郑州市的经济结构正在一直在优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经济稳步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在稳步提升,成为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财政方面,2023年郑州市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8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65.8亿元,增长3.1%。税收收入为786.4亿元,增长8.6%。这一些数据反映出郑州市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城市的逐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郑州市的经济结构中,主要产业包括工业、服务业、农业等,其中工业和服务业是主导产业。在工业方面,郑州市拥有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食品制造、新型材料、铝加工制品和生物医药等六大主导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提升了郑州市的工业竞争力,也为城市的经济稳步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例如,电子信息产业是郑州市全力培育的“1号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郑州航空港区为主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以郑州高新区为主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基地等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2023年,郑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4.1%,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1.3个百分点。
在服务业方面,郑州市的金融、物流、商贸等服务业发展迅速。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末郑州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0458.7亿元,比年初增长4.9%;各项贷款余额为36842.3亿元,比年初增长6.4%。物流业方面,郑州市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3年全年交通运输业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807.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4%。
在企业方面,郑州市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有名的公司。例如,宇通客车是中国领先的客车生产企业,其产品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科技园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之一。此外,郑州市还有一批在各自领域具备极其重大影响力的企业,如汉威科技、新天科技等。这一些企业在推动郑州市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州市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和传承。春节是郑州市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寓意辞旧迎新、团圆和睦。此外,元宵节期间,郑州市会有灯会和猜灯谜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端午节时,郑州市居民会包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中秋节则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郑州市的民俗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郑州市会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拜祖,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此外,郑州市还有传统的庙会活动,如郑州城隍庙新春文化庙会,汇集了戏曲演唱、民间剪纸艺术、传统手工艺品展示等多种民俗表演和文化展示,让市民和游客充分体验到郑州的民俗风情。
• 少林寺:作为汉传佛教“禅宗”的祖庭,少林寺不仅是佛教圣地,更是中国功夫的发源地,素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寺内遍布宏伟庄严的建筑,如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寺外的塔林是中国现存顶级规模、数量最多的古塔群,展示了少林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嵩山风景名胜区:嵩山是五岳之一的“中岳”,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太室山和少室山两部分各具特色,太室山主要有嵩阳书院、嵩岳寺塔、法王寺等景点,而少室山则以少林寺和三皇寨景区闻名。登上嵩山主峰峻极峰,可以俯瞰壮丽的山川景色,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 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黄河之滨,是万里黄河上的璀璨明珠。景区内矗立着雄伟的“炎黄二帝”雕像,是寻根祭祖、感受黄河文化的重要场所。此外,还可以欣赏到黄河的壮美景色,体验黄河漂流等水上活动。
• 郑州方特欢乐世界:这是一个大型的主题乐园,拥有丰富的娱乐项目和精彩的主题表演。园区内有多个主题区域,如梦幻岛、科幻区、未来世界等,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游玩。无论是刺激的过山车、旋转木马,还是精彩的舞台表演,都能让游客感受到欢乐和惊喜。
郑州市作为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 河南博物院: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青铜器、玉器、陶瓷、书画等。九大镇馆之宝,如贾湖骨笛、妇好鸮尊、莲鹤方壶等,展示了河南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参观河南博物院,可以进一步探索河南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 嵩阳书院: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高等学府,也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发源地之一。书院内保留着古代传统书院的建筑布局,青砖灰瓦的建筑显得古朴沧桑。院内的将军柏,枝繁叶茂,气势繁茂,见证了书院的悠久历史。
• 康百万庄园:这是一座明清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被誉为豫商精神的家园和中原古建的典范。庄园内古建筑保留完好,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为庄园内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漫步在古老的宅院中,能了解康家历史背景和文化,感受豫商的商业智慧和生活哲学。
• 建业电影小镇:这里是一个充满民国风情的影视拍摄基地,也是游客体验电影文化的好去处。小镇内有众多民国时期的建筑,如老电影院、照相馆、茶馆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拍摄具有民国风格的照片。此外,还可以观看电影拍摄过程,了解电影制作的幕后故事。
郑州历史悠远长久,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他们在政治、文化、思想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黄帝: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被尊为人文初祖。他统一了中原华夏地区,推动了社会变革,发明创造繁多,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使中国跻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
• 子产:春秋时代郑国杰出的政治家,对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铸刑鼎”推动刑法公开运动,“作丘赋”推进赋税制度改革等,成效显著。他提出的哲学命题“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在中国思想史具备极其重大地位。
•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道家名师。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载。他穷得有骨气,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
• 韩非:战国末年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他主张变法图强,积极向韩国君主献计献策,不被采用后埋头著述,写出了《说难》、《孤愤》、《五蠹》等作品,把法、术、势思想熔为一炉,丰富了法家学说的思想内涵。
•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被誉为“诗圣”。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如《春望》、《登高》、《茅屋为秋风破歌》等,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疾苦,具备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现代,郑州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 吴桂贤:女,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政治家,外交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是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 郑大林:河南省郑州市人,开国少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25步兵学校校长,军事体育学校校长,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 刘放:河南郑州荥阳人,开国少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空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等职。
• 曲竟济:河南省郑州巩义人,开国少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副师长、政委,军政委等职。
郑州市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喜爱。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郑州特色美食:
• 烩面:郑州最为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以其独特的汤底和宽厚的面条著称。烩面的汤通常由羊肉或牛肉熬制而成,浓郁醇厚,面条筋道,搭配豆腐皮、黄豆芽等配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一样的地区的烩面还有不同的配料和口味,如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等,满足了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
• 胡辣汤:这是一种在郑州很流行的风味小吃,以其麻辣鲜香、味道独特而闻名。胡辣汤的主要食材包括面粉、黄豆、花生、木耳、豆腐皮等,加入辣椒、胡椒等调料熬制而成。喝上一口胡辣汤,麻辣的味道瞬间唤醒味蕾,让人精神百倍,是许多郑州人早餐的首选。
• 蒸饺:郑州的蒸饺以其皮薄馅嫩、味道鲜美而著称。蒸饺的馅料通常由猪肉、白菜、韭菜等食材制成,经过精心调味后包入薄薄的面皮中,蒸熟后皮薄透亮,馅料鲜美多汁。蒸饺的制作讲究火候和时间的把控,蒸出的饺子既要有弹性又不能过于软塌,口感最佳。
• 炸紫酥肉:这是一道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菜,选用猪硬肋为主料,经过煮、腌、蒸和炸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炸紫酥肉外焦里嫩,肉香四溢,肥而不腻,常与甜面酱一起食用,风味独特,深受食客喜爱。
• 油馍头:油馍头是郑州的传统面食,以其外酥里软、香甜可口而闻名。制作油馍头时,将面团发酵后切成小块,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酥脆。油馍头的口感独特,外皮酥脆,内里松软,常作为早餐或小吃食用,是许多郑州人的童年记忆。
郑州市的手工艺品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郑州手工艺品:
• 密玉:密玉是河南省郑州新密的传统工艺品,很有悠久的历史。密玉在国际上被称为“河南翠”,在国内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南阳独山玉并称四大名玉。密玉的质地细腻,色泽温润,常用来制作各种玉器和首饰,尤其是绿色密玉具有翡翠的特色,深受人们喜爱。
• 中牟玉雕:中牟玉雕是河南郑州的传统雕刻艺术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中牟玉雕的题材丰富多样,包括人物、动物、花卉、山水等,雕刻技艺精湛,形象生动,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中牟漆器:中牟漆器是河南省郑州的传统工艺品,很有悠久的历史。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中牟漆器以其独特的制作流程与工艺和精美的外观著称。漆器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选材、雕刻、上漆等,制作出的漆器色彩鲜艳,光泽度高,具有非常好的实用性和观赏性。
• 惠济剪纸:惠济剪纸是河南郑州的传统手工艺术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惠济剪纸的题材广泛,包括人物、动物、花卉、吉祥图案等,剪刻技艺精湛,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具备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郑州市地处华北平原南部,水资源主要来自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其中淮河流域占全市总面积的74%,黄河流域占26%。郑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03亿立方米,地下水8.85亿立方米。然而,郑州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23立方米,不足全省的1/3,全国的1/16,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郑州市2019年总供水量为21.65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11.3975亿立方米,地下水供水量6.6468亿立方米。南水北调工程为郑州市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补充,2023年完成年度供水7.01亿立方米。此外,郑州市还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如再生水和雨水收集利用等,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
郑州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特征明显。冬季漫长且寒冷,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则相对温和。全市年平均气温约为15.6℃。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同年月最大降水量是月最小的19.5倍。年降水量在2010-2019年间变化较大,主要受河南省天气特征情况的影响。郑州市的天气特征情况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以及城市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